在菜鸟设计师做项目设计中,经常会在设计评审中有点蒙。那哪些才是设计评审规则,设计评审中的必须了解的事又有哪些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设计评审核心评审内容为:
1. 设计亮点
发掘设计亮点可以减少评审工作的不悦,也可以确保原本就不错的设计点不会被一起优化掉。设计亮点要逐条罗列,且每一条要有一段简短的评语。
2. 可用性问题
在原型图中标出问题出现的位置。对于每一个可用性问题,需清晰指出:这个问题是什么、违背了什么设计原则,这样可以保证原型绘制人员后期修改时能在自己的原型稿里准确定位、也避免在其他地方犯同样的错误。最好也能把有依据的文章链接放上去,方便给原型绘制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比如动效设计师、文案评审员等)作参考。
如果被测查到的可用性问题没有违背设计的经典规范或原则,而是基于其他可靠的标准(如与评审专家的专业经验不符等),评审专家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问题(给大家示例一个解释性的范本:“这里的设计方式过于弱化了。理由是在对界面进行信息确认的时候,用户习惯于随便扫一眼甚至连看不看便会点击【确认】按钮,这可能会导致原本希望被关注到的文本信息被用户忽略、而用户又会以为是系统没有告诉他进而对我们投诉。”)
依据自己丰富的UX知识体系来评估一个设计点是否有可用性问题,对专家处理项目里常见的意见分歧是极其重要的。当然,评审专家决不能纯凭个人主观喜好或心情就断定一个设计点有问题、强行把它改成别的样式。在UX领域,无论是普通设计师还是设计评审专家,都要知道的是,你们都不是用户本人。所以专家评审需要对设计方案中所有的可用性问题予以客观而非主观的解释。
3. 问题严重程度
列出可用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以帮助原型绘制人员在修改设计方案时安排修改顺序、提高修改效率。在NN/g,我们通常把可用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分成3种:高等、中等、低等。
4. 修改建议
能帮助原型绘制人员更好地修改原型稿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在修改建议的引导下,一旦能意识到这里有可用性问题、而且明白问题是什么,那么原型绘制人员就知道这里该做优化了。另外,有些场合下评审专家给出的建议也需要原型绘制人员做进一步的调研:做一些可用性研究或其他类型的用户研究,进一步确认评审专家标出来的可用性问题是否真的存在。
5. 友好的实际案例
给出体验友好的实际案例,可以更好地指导问题的修改。
友好的实际案例胜过千言万语。专家在标注某个可用性问题时,可以在修改建议的旁边贴上其他网站或应用的实际案例。对于同一个可用性问题,如果能给出多个不同的实际案例还可以预防设计方案的单一性、局限性。
6. 专家评审 vs. 可用性测试
评审专家测查出来的可用性问题与可用性测试检查出来的问题会有些差异,因此产品设计中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专家评审可以找出小型定量研究无法检测到的细节问题,如:界面里有些字体使用不一致,某种颜色不合品牌要求,文本应该居中而不是居左等等;其他更大一点的问题更是逃不过评审专家的火眼金睛。因此在产品面世前,有了专家评审就可以把这些可用性问题都扼杀在摇篮里、不必再浪费真实测试用户的时间
而可用性测试的好处是可以补充评审专家预想不到的——比如真实用户的实际知识水平或特定需求是什么。
作为可用性研究前的准备工作之一,专家评审的作用非常大。尤其当评审能为你的用户体验沉淀出一套全新的设计策略时,原型绘制人员就能快速明确自己要去关注什么知识、迅速发现问题,并在可用性测试前就把问题解决掉。消灭了可用性问题,用户体验变得更加更友好,因此专家评审可以帮我们提前发现许多预估不到的问题。
关于专家评审和可用性测试,大家不需要纠结到底要选哪一个,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都可以拿来用:如果一个项目时间充裕,可以多进行几次评估,比如做几轮专家评审、再做几轮可用性测试。
7. 什么时候做专家评审
如果UX专家时间灵活充沛,可以在设计的任何阶段开始评审。不过专家的时间通常是相当宝贵的。很多的专家只在大型改版项目前进行评审,指出现存的重大优缺点。即便公司里没有大型改版设计,评审专家也会每隔2至5年评审一次,帮助分析现有设计的关键点、保证设计能准确满足用户需求且无可用性问题。
有时,专家评审被看作是项目期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这时我们会评估设计方案(或已完全开发好的项目)是否与最初目标一致。如果目标达成,就会激活下一个项目阶段:开发(或上线)。如果要采用这种流程,我们得有一套丰富的设计准则以及多种不同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否则,一旦到最后一步才开始做专家评审、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就会造成更多修改成本。
因此,我们建议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多进行一些设计评审,这个阶段的设计还比较容易被优化。退一万步讲,即使没有充裕的专家资源去优化设计方案,也可以做点用户测试或偶尔开展一次专家评审。